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我省各族各界干部群眾熱議民族團結
10月27日上午,省委、省政府召開了全省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暨第十一屆全國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體育運動會籌辦工作總結大會,向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和個人、全省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和個人、在全國民族運動會籌辦工作中立功的單位和個人代表頒授榮譽。
活動現(xiàn)場,我省各族各界干部群眾備受鼓舞。大家紛紛表示,一定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手挽著手、肩并著肩,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
省民族宗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我省地處中原,素有“九州心腹,十省通衢”之譽,歷來是少數(shù)民族人口流動的“集散地”,在長期頻繁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各民族間兼收并蓄、相互依存,逐漸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多元一體格局。奮進新時代,省民族宗教委將一如既往高舉各民族大團結的旗幟,聚焦“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總目標,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工作,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構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今天作為集體代表來領獎,我深感榮幸,獎勵是對我們過往工作的肯定,更是新征程的起點。”全省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代表、開封市鼓樓區(qū)西司門辦事處黨工委書記劉東說,“我們要繼續(xù)以‘黨建+民族團結’為載體,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搭建好‘區(qū)域化共建’平臺,充分發(fā)揮黨建與群團組織建設的協(xié)同促進作用,協(xié)力推進區(qū)域和諧共建,全面落實民族政策,為社區(qū)各族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助推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è)健康發(fā)展?!?/font>
“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在我們信陽,各民族群眾像一家人一樣團結。作為一名基層的民族工作者,我將繼續(xù)堅持從群眾的立場想問題、出實招、辦實事,尤其是幫助更多少數(shù)民族流動人口,協(xié)調解決他們在就業(yè)、就學、就醫(yī)、租住等方面的實際問題,讓他們更好地融入當?shù)?,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省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信陽市民族宗教局民族科科長朱玲說。
“怎樣引導青少年一代深入學習貫徹民族團結進步精神,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必須承擔的重要任務?!比∶褡鍒F結進步模范集體代表、安陽市南廠街小學副校長張麗荔表示,“近年來,我們通過無條件接收少數(shù)民族孩子來校學習,為外來務工少數(shù)民族群眾解決了孩子上學難的問題。利用升旗儀式、少先隊活動課等對在校學生大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讓師生在豐富多彩的民族團結教育實踐活動中領略偉大祖國的繁榮昌盛,感悟民族團結的力量?!保ㄓ浾?石可欣 通訊員 馬萌)
責任編輯:王世洋